首頁 > 最新活動消息
 
 
 
2018/01/12

[新聞稿] 文化人分享失智安寧照護 出書所得捐助失智協會

 

文化人分享失智安寧照護 出書所得捐助失智協會

曾任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房婧如,去年1112日在父親逝世一年後,出版人生第一本書《華香散處?49天安寧照顧的生命回顧》,今天她將售書所得款項新台幣參拾萬整,捐贈給台灣失智症協會。房婧如說:希望盡己之力,讓大家都認識失智症並重視這疾病對個人、家庭及社會所產生的衝擊,這也是每個人終將面對的嚴肅課題。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台灣失智症人口在2017年底已超過27萬人,相當於嘉義市的人口;20年後,失智人口將增加一倍;40年後更可能突破85萬人,失智症將是台灣不能避免的社會問題。所幸政府已經開始制定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並推動台灣各地區發展「失智友善社區」,讓社區鄰里成為共同照顧的力量,分擔家庭照顧之重擔。

賴理事長表示,失智者不單只是失去記憶,通常還伴隨著逐漸失序的問題行為,讓照顧者身心俱疲。在台灣,超過九成的失智者都住在家中,超過五成完全由家人照顧。台灣失智症協會協助衛福部於去年11月進行一項調查,民眾最希望政府做的是「對失智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協助」,如何讓失智者能安心在原來生活的社區中,獲得有尊嚴、完善的醫療及生活照顧;同時家庭照顧者能獲得照顧訓練及支持服務,讓家屬能擁有足夠照顧知能面對疾病,這是台灣失智症協會與政府共同努力的目標。

作家張曼娟以同窗好友的身分為房婧如新書作序「最後一里的送行者」,她分享這兩年照顧同住的老父母,對於同學照顧失智父親及最後選擇居家安寧的照顧歷程,感同身受。今天出席新書記者會為作者加油打氣,她表示,人生最後一哩路並非認輸,而是光榮的放開手,是一場沒有遺憾的相伴及圓滿,她更提到非常羨慕婧如的手足彼此分擔照顧工作,也呼籲照顧者應適時找尋社會資源,四周的朋友鄰居適時伸出援手是很重要的。她目前在自己的社群平台及電台節目不斷關注老年照護及安寧議題。

同樣身為失智症的家屬,房婧如的哥哥房孝如分享一位非主要照顧者的心情,他長期在北部工作,因距離因素未直接承擔照護責任,在父親失智後期,因父親疾病猜疑,導致父子間的摩擦。他以自身經驗分享【三不原則】,不過度補償、不過度自我膨脹、不要搞錯對象。不過度補償是指,不要以虧欠、愧疚的心態去照顧,反而讓原本的照顧情境陷入困境;其次不過度自我膨脹,不要用自以為是的態度去指導照顧方式;不要搞錯對象係指不要僅關注失智者的需求,更重要的好好關心主要照顧者,肯定主要照顧者的貢獻,家人同心協力以主要照顧者為核心,形成一個同心圓予以協助支持,避免讓失智症的妄想幻覺,讓家庭成員筋疲力竭,導致家庭最後分崩離析。

 

房婧如去年退休後即全心投入照顧失智父親的工作,她選擇了「居家安寧」,陪伴95歲老父親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10年失智陪伴,49天安寧照顧」,在父親逝世一年後,她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華香散處?49天安寧照顧的生命回顧》,以日記的記述方式,透過每天照顧的情況,回憶失智父親曾有的青春與苦痛,房婧如以自身的經驗,分享照顧者如何在心力交瘁的狀況下,找到希望的明燈,看到生命的價值,她洗鍊的文字蘊藏著對家人真實的情感,讀來令人動容,而她的生命故事,希望帶給在照護路途的朋友們無限的祝福和力量。房婧如同時呼籲文化人學習失智文化照護,積極共創失智友善社會。

民眾有失智症相關問題可撥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