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活動消息
 
 
 
2015/02/06

早發性失智症Q&A

 
早發性失智症Q&A

Q1:什麼是早發性失智症?
A1:失智症(Dementia)會使患者的部分功能逐漸衰退,像是記憶、定向、判斷、語言、抽象思考、日常生活功能與社交技巧之衰退,以及行為、情緒與個性之改變。多種不同的疾病都可能造成失智症。早發性失智症(Early Onset Dementia) 是指65歲以下被診斷為失智症之個案,其病因包括有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巴金森氏症造成的失智症、亨汀頓氏症造成的失智症、酒精性失智症、多發性硬化症造成的失智症、唐氏症造成的失智症、愛滋病毒/愛滋病造成的失智症等多種不同病因之失智症,其中最多的是阿茲海默症。

Q2:早發性失智症盛行率為何?
A2:依國外相關研究報告,早發性失智症約佔全部失智症的5%。在30-64歲人口中,早發性失智症盛行率為近千分之一。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民國103年底全台30-64歲人口有12,622,842人,推估台灣30-64歲的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約1.2萬人。

Q3:早發性失智症有哪些徵兆?
A3: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屬疾病,而且通常症狀由輕而重慢慢發展。實務上常發現,失智者就醫時,其實已發病一段時間,尤其是早發性失智症的患者,因為年紀較輕,所以未聯想到失智症的可能性,如此掉以輕心反而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早發性失智症徵兆具個別性,不同類型、不同病因所造成之失智症,其出現的症狀及病程不盡相同。美國失智症協會所發表的『失智症十大警訊』,雖然是以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所訂出,其他類型失智症的早期症狀也涵蓋在其中,台灣的『失智症十大警訊中譯版』可供民眾參考。當發現自己或家人有十大警訊中的症狀,且持續了一段時日,請儘速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Q4:如果懷疑是早發性失智症應該要看哪一科?
A4:當有此疑慮時,建議可至神經內科、精神科或記憶門診就醫。
失智症專長醫師名單可參閱本會失智症社會支持中心的『失智症專長醫師名單』和臨床失智症學會的『失智症診療醫師推薦名單』

Q5:就醫前應該準備什麼?又該如何與醫師配合呢?
A5:(1). 建議就醫前先將所察覺的異狀做詳盡且具體紀錄,包含發生時間、改變程度、出現的頻率。例如:已當會計多年,近半年卻經常算錯帳而被客人投訴;長期煮三餐的媽媽,近三個月調味卻開始失準,且經常分不清糖或鹽等。
(2). 到了診間後向醫師說明就診原因,並提供日常生活觀察概況記錄供醫師參考。
(3). 告知目前身體健康狀況及是否有其他疾病(包含身體或是精神)及家族病史(尤其是失智症病史),以供醫師參考。
(4). 提供目前所服用的藥品清單及營養品明細提供醫師參考。
(5). 對於醫師的問診,盡可能詳細的回答。
(6). 與醫師討論後續檢查項目及注意事項,並按時回診及檢查。
(7). 持續紀錄生活概況,回診時提供醫師參考,俾利醫師評估。

Q6:早發性失智症會遺傳嗎?子女應做基因檢測嗎?
A6:早發性失智症中只有少部份具家族遺傳性。家族中兩代以上具失智症病史者,機會較高。成年子女可與記憶門診醫師討論基因檢測之利弊,必要時可安排遺傳諮詢。無論家人是否罹患失智症,每個人都應注重『失智症預防』,以降低失智風險。

Q7:早發性失智症可以治癒嗎?
A7:除了可逆性失智症外,目前尚無治療可阻止或恢復已經受損的大腦細胞,但透過藥物使用及非藥物的生活安排,可能可以使失智者的症狀獲得改善或延緩疾病的退化。

Q8:確診後,該如何配合醫師的治療?
A8:醫療上應持續就醫,遵照醫囑,切勿聽信偏方廣告,服用來路不明或誇大療效的藥物,以免破財又傷身。

Q9:照顧者會面臨到什麼衝擊?
A9:家人罹患失智症後,隨著病程的發展,認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減退,家庭關係將逐漸失衡、角色衝突也增加,包含親密關係、子女教養和父母扶養上都將出現困難或關係的緊張;在財務及法律上,早發性失智者可能無法做出正確處置,而產生糾紛或損失;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也可能難以兼顧原有職務甚或被迫放棄工作,導致家庭陷入經濟困境;情感上,因早發性失智症發病時尚處於中年,原是人生的顛峰時期,也可能是家中的經濟支柱,面對突如其來的劇變,照顧者及家人常是手足無措;照顧者多為配偶,對於失智者的病程退化經常感到無助,面對最熟悉的家人逐漸不再熟悉,易有壓力或憂鬱情緒產生,此時尋求專業協助對於照顧者是很重要的。

Q10:確診失智症應該告訴家人嗎?
A10:失智症目前而言是不可逆的疾病,隨著病程的退化,會逐漸失去自理能力,照顧負擔會逐漸增加,且失智症病程通常有8-15年甚或更長,若只有單一照顧者,恐將無法負荷。因此,建議確定診斷後,先從專業人員獲得失智症正確概念,再告知家人病情概況,並共同研議未來照顧方針、討論可運用之內外部資源,以利面對未來的照顧歷程。

Q11:是否需要申辦身心障礙手冊呢?
A11:由於失智症的診斷需要一段時間追蹤觀察症狀上的變化才能確診,身心障礙手冊在初次就醫是無法取得的,必需經過3-6個月醫師的詳細檢查、問診及觀察後,才能確定診斷及協助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其流程及相關福利可參考本會『失智症社會支持網』詳細說明。
依長期照顧十年計畫,使用長期照顧資源之對象除65歲以上老人外,50歲以上具有身心障礙手冊者也可使用,包含居家服務日間照顧中心(新北市需65歲以上)、喘息服務等。失智症相關輔具如衛星定位器,必須具有身心障礙手冊才可申請。家屬可考量福利及服務的使用需求,以決定是否申辦身心障礙手冊。

Q12:確診後,失智者的職場去留抉擇?
A12:有相當數量的早發性失智者,在確診時仍在職場上。但患病後在工作上將逐漸出現困難,包含遺忘交辦事項、無法順利執行工作任務、和同事相處或溝通上出現困難,甚至是做出錯誤決策導致財務損失或法律責任。
已領取身心障礙手冊之失智者,若尚保有工作能力,但無法勝任目前工作職務,在勞資雙方同意後,雇主可與當地勞工局(臺北市為勞動力重建運用處)申請「職務再設計」,以評估是否可透過調整工作職務以延續職場生活。若失智者已無法勝任工作時,再思考職場退場時機,以減少失智者的挫敗感及意外事件的發生。 

Q13:除了醫院醫護人員,失智者及家屬還可向誰求助?
A13:有任何失智症相關問題,請撥打免付費失智症關懷專線(限市話撥打) 0800-474-580(失智時 我幫您),將有台灣失智症協會專業人員提供協助。專線服務時間為上班日上午9點到晚上9點。

Q14: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哪些早發性失智症服務?
A14:本會針對早發性失智症家庭提供多元的服務及多樣化的活動,期能減輕失智者及家屬的困擾,使早發性失智症家庭多一些色彩與歡笑。
(1). 週末輕時光:針對早發性失智症之照顧知能講座、家庭共同參與之主題性活動及家屬支持團體,提供照顧者照顧知能外,並增加家庭間生活樂趣。
(2). 家庭Fun時光 - 手作料理廚房:與失智者一起做料理也可以很愉快!透過料理步驟分解,讓失智者發揮所長,參與製作過程,家屬從旁協助,增加互動與交流,經由各家庭間通力合作,完成美味料理並一起享用,歡度快樂時光。
(3). 早發性失智者健康促進班
3-1運動班:本課程於運動中心辦理,透過物理治療師針對失智者特性設計之運動課程,在健身中心教練指導下使用專業健身器材,藉由運動減緩失智者退化速度及體能的維持。
3-2樂活瑜珈班:針對失智者的特性,將不同的瑜珈姿勢組合成一系列的動作,進行全身的伸展及肌耐力的強化,並透過呼吸的調整,以舒適的步調練習瑜珈,藉以增進體適能、減緩失智者退化。
3-3認知訓練班:由心理師設計訓練課程,以團體進行的形式,透過定期的訓練,期能強化失智者自我照顧能力、增進生活成就感及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