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您已不勝負荷,或是失智長輩由專業團隊來照顧可能有較佳照護品質時,請為失智長輩及您自己做最好的抉擇。選擇24小時機構照顧並不代表您放棄他/她,您是在為失智患者及您尋求出路,以獲得最好的生活品質。如何選擇一個適合患者的機構,您可以從下列幾點來進行評估:
|
1. |
機構性質 |
照護機構主要可分為護理之家、養護機構等,近年24小時照顧單位增加了失智症團體家屋,且在護理之家及養護機構中也逐步增設失智專區。團體家屋及失智專區是目前照護品質較好的照顧模式,但家數較少。此兩種型態的機構皆採小單元、似家的照顧,其工作人員應受過失智症照護訓練,懂得如何與失智長輩互動、陪伴他們愉快過生活;當患者出現問題行為時,工作人員比較知道如何採取非藥物、不約束方式來因應,人力應比一般養護機構多一些,因此照護品質較佳,同時費用也較高。
一般安養護機構或長期照護機構,雖沒有特別設立失智專區,但也許離您的住家很近,是您的重要考量,所以您仍可與機構討論,以患者的狀況,該機構是否能夠提供服務,包括人力是否足夠、人員是否有接受失智照顧訓練等。因人力或空間等因素,有些機構不收有問題行為或會走失的失智患者。
如果患者有較多的醫療照護需求,譬如有許多慢性疾病、需洗腎等就醫頻率較高的狀況,可以選擇醫院附設之護理之家,其中又以設有失智專區的護理之家為佳。
|
2. |
機構地理位置 |
選擇一個離家近的機構,或者是交通方便的機構,您可以方便去探視陪伴患者,同時也要考慮一旦緊急需要送醫時交通時間之因素。 |
3. |
機構環境設施設備 |
您可以與機構聯絡,預約參觀時間,事先預約的好處是機構可安排專人帶您參觀;若臨時前往,您可看到機構平日的狀況,可選擇接近用餐時間,或上下午可能有安排活動的時間,如此可看到機構住民的伙食情況、機構人力配置及工作人員對住民的態度;但不預約的缺點是,工作人員可能無暇招呼您。
機構環境,包括味道、通風、光線照明、溫度、清潔狀況、地板是否濕滑、是否容易看到蟑螂等蟲類;是否有標示或線索協助住民找到廁所或自己的房間;住民房間是否具備個人特色、且為該住民可辨識;房間之間應有所不同。環境是否像個家,是否讓住民感到溫暖親切等。
機構設備,包括復健或休閒設備及空間,是否實際供住民使用,是否顧及住民的隱私,如圍簾是有使用的,而非綁起來的;機構公共空間放置的是休閒椅而不是整排的輪椅。。
|
4. |
活動安排 |
失智專區之工作人員應陪伴住民進行許多日常活動,包括引導住民自行梳洗,住民有困難部份工作人員才予協助;住民除吃飯、看電視、睡覺、上廁所及洗澡之外,尚有事可做例如揀菜、澆花、擦桌子等簡單家務。專區可能為長輩安排團體活動,如讀報團體、麻將時間、藝術創作班、合唱團、懷舊活動及做操時間等。 |
5. |
經濟考量 |
一般說來入住老人福利機構或是護理之家,可以依照患者的身心障礙等級或是具有中低收入身分而有不同之補助,您可以直接詢問機構的社工人員或負責人,同時了解基本費涵蓋範圍以及另外收取費用的項目。
團體家屋的收費約在4萬元以上,收費較高的是護理之家,其收費依地區而不同,台北大概在3萬元以上,若是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可到5~6萬元,其次為老人福利機構的長期照護機構、養護機構、安養機構,費用大概約在2.5~3.5萬元左右。
|
6. |
其他考量 |
(1) |
評鑑等級: |
如果想要更多了解機構品質,您可上網查看機構過去評鑑結果,護理之家可至衛生署或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查看,其他可至內政部或各縣市社會局網站查詢。 |
(2) |
住民特性: |
您可透過參觀機構了解住民是否有特殊族群,如榮民居多、客家人居多、男性或女性居多等不同特性或文化。另外住民是否會主動打招呼、親切,表情豐富或淡漠等,可以約略了解平日工作人員與住民間之互動關係。 |
(3) |
外籍服務員: |
機構為降低成本,普遍聘用外籍照護人力取代部份本地人力,您需要了解是否隨時都有本籍服務員可提供照護,以確保患者的需求隨時都有人能立即提供協助。 |
(4) |
家人共識: |
在收集各項資訊後,請與家人討論,以尋求共識。但這是不容易的,需要一些時間,您可邀請家人一同參觀機構,必要時可與相關專業人員一同討論。 |
|
|
|